草书典故 草书新闻  |  草书历史  |  草书典故  |  草书知识  |  
胡公石对标准草书事业的贡献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表时间:2015-01-28  点击:2422

作者:凌虚堂主人

 胡公石先生于19125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县(今盐都区)鞍湖乡(今龙冈镇)张本村。1935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毕业后任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的秘书,抗战时期任抗日民主根据地江苏盐阜地区参议会参议员,1948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苏浙区监委行署总务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处秘书,文史馆馆长,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宁夏自治区书协名誉主席。199112月调任江苏省文史馆副馆长。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中国书协第一、二届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胡公石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广博的社会知识、精湛的书法技艺和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倾其毕生精力,孜孜矻矻,焚膏继晷,为我国的标准草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潜心精研书艺,深得于公赏识

胡公石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胡毓彬是晚清最后一榜秀才,经伦满腹,且写得一手好字,在盐城一带颇有名声。公石先生自幼受父亲影响并在其指导下学习书法,先从颜字入手,临习《麻姑仙坛记》、《多宝塔》、《祭侄稿》、《争座位》等。入中学时转习汉碑,于《礼器碑》、《张迁碑》、《史晨碑》、《石门颂》用功尤勤,试图借用古隶之意以强其势,以厚其笔。后专攻行草,广涉百家、博采众长,历经数年以后已能以行草书驰名,尤精于草书。他还在大学读书时,其书法作品就已经得到了于右任先生的赏识。公石先生的草书法度严谨,劲妍相济。能将质厚与`洒脱并收腕底,于雄浑凝炼中时见流丽,兼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之境界。至六十岁后草书更趋神融笔畅、法韵两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展,得到佳评。(《标准草书字汇》前言)
 1932
5月,在于右任先生同乡的亲戚刘漫孤的引见下得以与于右任先生相见,并有幸得到于右任先生耳提面命、点拨指教。是年十二月,于公在上海发起成立标准草书社,公石先生刚刚毕业就被于于右任先生力邀进入书社,协助于公整理草书,并作为于公的入室弟子拜在于公门下习书达十三年之久,书艺更是与日俱进。于公对公石先生取得的书艺成就颇为赞许,更欣赏他于书艺的至爱篤诚的献身精神和谨严勤勉的治学态度,时常以公石仁弟相称。可以说,胡公石是于右任先生从事标准草书研究工作最得力的`助手和最得意的门生。

二、致力《标准草书》,立下汗马功劳。

标准草书是我国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为了广草书于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全族传统之利器而创制的一种书体,它被后人称之为第四种草书(另外三种草书是历史流传下来的章草、今草、和狂草)。胡公石先生进入标准草书社后,专门协助于右任先生从事标准草书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他与书社同仁刘延涛、李祥驎、李生芳、周伯敏等人从历代浩如烟海的书法碑帖遗迹中编排筛选、钩摹勒画、分类比较,整理出标准草书字样,最终由于右任先生审定。草书社穷四年之功,集众人之智,终于在19366月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一书出版发行。《标准 草书》千字文以今草为母体,以《千字文》为母本,正文1000个例字中有920多个字选自历代诸如王羲之、智永、张旭、怀素、孙过庭、米芾等名家遗迹进行双钩,极少数难以选定的字则由草书社按草法惯例编定。为了方便阅读与学习,《千字文》正文的草体省去了词联,隐去了牵丝萦带,采取字字独立。另外,为了规范草体的结体、偏旁部首等的写法和用法,在正文之后的《凡例》中列出了部首500多个,代表符号100多,单独符号180多个,疑似字320组,易混字177组,并且一一加以说明。
由于当时没有电脑、复印机等先进设备,摄影技术也不发达,对历代名家字迹的采撷只能采取传统的向拓技术,即把每个字用拷贝纸衬在灯光上再双钩成空心字的办法,把选出的字描摹下来,然后再进行逐字分类整理选取,可见其工作量是相当巨大的。胡公石先生不但要参与标准草书字样的整理选工作,还要承担《标准草书》千字文正文和书后凡例中的1600多个部首及例字的双钩工作。出自胡公石先生一人之手双钩的字例、部首和字符,结构严整准确、线条流丽自然。可见胡公石先生为了《标准草书》的出版发行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标准草书》千字文问世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书坛的强烈反响与共鸣,受到了许多社会名流、学者和书法家的关注与好评。正如刘延涛先生所说,《标准草书》发千余年不传之秘,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帐,为将来文字开一新道路,其影响尤为广大悠久……

三、继承发展标草事业,集成《标准草书字汇》。

胡公石先生一贯以继承和发展于右任先生所开创的标准草书事业为己任,,长期致力于标准草书的整理、创补与推广应用工作,不断潜心探索,开拓创新,试图构建更为严谨、科学、规范、实用的标准草书体系,从而使标准草书在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认识它、掌握它、使用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他历經五十余年不懈,终于在《标准草书》千字文的基础上整理编撰成《标准草书字汇》一书,并于一九八四年六月出版发行。该作以《标准草书》千字文为母本,整理收编的常用字由原来的1000个增加到6000多个;单独符号由原来的180多个增加到330多个;代表符号由原来的74个增加到87个;部首由原来的349个增加到384个。再就是《标准草书》千字文所选的字皆为历代名家字迹經双钩而成,(除少数字外),而《标准草书字汇》则是总结了历代草书名家流传下来的结字方法与书写规律,由胡公石先生一人书写而成。这样使字体结构、部首和字符的使用更加准确、规整,书风更趋于统一。《标准草书字汇》是胡公石先生长期进行草书艺术探索的結晶,它从增加标准草书字数、扩展草书符号等方面,为进一步完善标准草书体系作出了新的贡献。
 
胡公石先生晚年仍然矢志不渝,一如既往地从事草书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同时培养了一批标准草书的研究者和继承人。并且加强了与新家坡、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了《标准草书》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胡公石先生直到19978月在南京逝世,他穷其毕生精力、倾其全部智慧,把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我国的标准草书事业,他不愧是标准草书事业的优秀开拓者,又是标准草书事业的忠实传承人!

 
中国标准草书社 地址:中山北路283号10号楼 邮编:210003 苏ICP备20012871号技术支持:安优网络